摘要:《井冈山》是李可染先生绘于1976年的一幅描绘革命圣地井冈山的山水画。画中的主峰占据了画面的四分之三,故而显得堂皇高耸。在主峰周围,则群峰拱卫,山峰与山峰之间,依靠云气、瀑布等互相分隔,营造出前后左右的层次与空间感。李可染,井冈山,纸本设色...
《井冈山》是李可染先生绘于1976年的一幅描绘革命圣地井冈山的山水画。画中的主峰占据了画面的四分之三,故而显得堂皇高耸。在主峰周围,则群峰拱卫,山峰与山峰之间,依靠云气、瀑布等互相分隔,营造出前后左右的层次与空间感。
李可染,井冈山,纸本设色,1976
在笔墨的挥写上,画家以极富个性的笔墨语言描绘山峦肌理。他摆脱了传统山水画中以线条为主的皴法,转而大量运用积墨、晕染等方法,并与皴笔线条相结合,旨在描绘井冈山上郁郁葱葱的满山林木,又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与山峦间的沟壑纹理表现出山势的起伏转折。之后,再于山体的收光面染以汁绿,表现阳光照射下的光影感。整个画面温润而清亮,表现出井冈山青山耸峙,苍翠欲滴的感觉。
郁郁葱葱的林木,山峦间的沟壑
画面中的云气依靠四周的墨色烘染而出,形成一种凝重而宁静的感觉。在云气的下方,一道溪流曲折而前,逐渐汇聚成一道瀑布。
山中云气与瀑布
在画面的近景处,青松挺立,游人众多。画家巧妙通过松林将游人大致分为三组,其中最重要的一组人物是一群带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,他们围绕在一名成人旁,仿佛正在聆听他讲述井冈山上的革命故事。而其他的游人则不约而同地望向前方高山,被眼前的雄浑气势震撼住了心灵。而在他们的身边,则矗立着三面红旗,在青色的群山中显得格外鲜艳夺目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些游人在画面中占据着极小的体量,与上方雄浑的高山形成鲜明的对比,也使得画面中的这座主峰显得格外得高耸雄壮,流露出一种纪念碑式的坚凝感。
画面近景处的人物
井冈山,革命摇篮。一九七六年八月,可染于北京。
在画面的右上部,有李可染的题识:“井冈山,革命摇篮”。而除了李可染之外,如傅抱石、陆俨少、关山月、应野平等著名画家都创作过以井冈山为主题的作品。如傅抱石有《井冈山》《黄洋界》、陆俨少有《井冈山五哨口》《井冈山朱砂冲哨口》等,从中便可见井冈山这一革命胜地在20世纪中国画家笔下所具有的重要意义。
傅抱石,井冈山,纸本水墨
陆俨少,井冈山朱砂冲哨口,纸本设色
资料:上海书画出版社
编辑:段鹏程